五大重压 中国纺织业负重前行

“生产、内销、出口、投资、经济效益均呈现减速或下滑趋势,当前纺织经济形势较为严峻。”记者从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(以下简称中纺联)召开的行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获悉,随着宏观环境复杂性的加剧以及纺织行业前4月总体运行趋缓的实际,业内人士对全年纺织经济运行形势的判断较年初时的“前低后高”更不乐观,代之以更为确凿的风险信号与更为迫切的政策呼声。

 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分析说,今年前4个月,我国纺织行业运行呈现趋缓走势,具体表现为:生产、投资增速减缓;纺织品服装出口价格涨幅收窄、出口数量负增长;行业利润增速回落明显。2012年上半年,行业继续面临较高的外部风险,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仍是首要任务。据孙淮滨分析,1~4月,我国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10.03亿美元,同比增长1.07%,这与2011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长19.8%相比可谓“骤降”。“1~4月,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减少2.23%,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数字,说明我们的国外市场正在丢失。”孙淮滨说。与此同时,国内经济增速下行也放缓了纺织品服装的需求。1~4月,我国衣着类零售额扣除物价因素,实际增长为11.6%。

  另一个严峻信号来自于行业经济效益的下滑。1~3月,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537.04亿元,同比下降1.77%,增速低于上年同期55.34个百分点;销售利润率为4.5%,较上年同期下降0.66个百分点;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19.67%,亏损额同比增长120%。

  行业形势不利,出口形势严峻是重要原因之一。今年1~3月,欧美日三大纺织品服装市场从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总额同比下降6.55%,国际需求增长呈长期乏力态势,企业普遍订单不足,产品价格提升较难。发达国家需求减少,我国出口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纺织品也随之下降,如1~4月,我国出口东盟的纺织品同比增幅下降了59.66个百分点。

  中纺联认为,严峻表象的背后,除市场需求不足、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外,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拉大成为出口形势严峻的重要因素。

  “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扩大削弱了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。”孙淮滨分析说,2011年9月以来,国际市场棉花价格振荡下跌,与国内棉价相差1000元左右;2012年年初,国内外棉花价差在3000元左右;而截至5月25日,国内328级棉价格为18853元/吨,国际市场棉价为83.3美分/磅,计征1%关税和增值税后价格为13393元/吨,国际市场棉价低于国内市场价格5460元/吨,价差不断拉大。与另一产棉大国印度相比,我国棉价高于印度棉价7000元/吨~8000元/吨;而巴基斯坦的棉纱价格甚至比我国棉花价格还低。严重倒挂的棉价,直接导致国内棉纺企业承担过高的原料成本。市场订单流失严重,致使我国棉纺织制品及服装出口出现全面负增长的局面。

  统计数据显示,1~3月,我国棉纺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.6%,这对原本利润就不高的棉纺企业而言,无异于雪上加霜。同时,受棉花价格紧密影响的化纤行业1~3月利润同比下降也高达46.6%。由此可见,棉价问题也成为影响纺织行业整体利润的主要原因。

  面对当前的严峻现实,纺织行业希望分发进口棉配额,并在发放上向生产型企业倾斜,实行限价放储,平抑国内棉价,缩小国内外棉花价差,以确保纺织行业实现平稳运行。“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及企业的反映,国内外棉价差控制在每吨1500元以内,纺织行业经济指标有望扭转下滑的态势。如果棉价问题可以尽快解决,尽管外需低迷、内需趋缓,纺织行业仍将可以依靠自身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,缓解市场需求不足问题。”

  “长期来看,应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,完善棉花宏观调控机制,逐年提高棉花进口数量,直至取消棉花进口配额和滑准税的双重管理限制,实现内外棉价的市场化对接,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。”孙淮滨说。

  为确保纺织行业继续实现平稳运行,中纺联建议,有关部门应切实解决长期困扰棉纺、茧丝绸、麻纺等行业发展的“高征低扣”(增值税征17%扣13%)问题;适时提高纺织行业出口退税率,遏制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下滑的严峻形势。与此同时,行业自身也要加快转型升级,向产业链高端迈进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《中国质量报》

发布日期:2012-6-12 【关闭窗口